【家园共育】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
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、情绪表达直白的阶段,与他们沟通需要“蹲下来”的视角和“慢下来”的耐心。掌握以下沟通技巧,能帮助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建立更紧密的亲子联结。
一、用“儿童语言”拉近距离
1.简短具体+动作辅助:避免复杂句子,用“宝宝,把鞋子穿好,我们出去玩”代替“你怎么还不准备出门”;配合手势(指鞋子、做开门动作),帮助孩子理解。
2.模仿孩子的表达方式:若孩子说“车车跑”,可回应“对呀,红色车车嘟嘟嘟地跑,快追上它!”用重复+扩展的方式鼓励表达,同时丰富词汇量。
二、倾听时“全神贯注”比“解决问题”更重要
1.停下手中事,眼神接触:孩子说话时,放下手机或家务,蹲下与孩子平视,用点头或“嗯,妈妈在听”回应,传递“你的话很重要”的信号。
2.不打断、不否定情绪:若孩子哭着说“积木倒了”,避免说“这有什么好哭的”,而是回应“积木倒了让你很伤心,对吗?我们一起搭更高的!”先共情,再引导。
3.用“复述”确认理解:孩子表达不清时,用“你是想说……对吗?”帮助梳理(如“你是想让爸爸陪你玩小汽车,不是要抢玩具?”),避免误解引发冲突。
三、用游戏和故事打开“话匣子”
1.“角色扮演”聊日常:通过玩偶对话(如“小熊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?”),让孩子更自然地分享经历,家长可借玩偶之口给予鼓励。
2.“照片回忆法”:翻看家庭相册时问:“这张照片里你在做什么?开心吗?”用具体场景激发表达欲,同时强化美好记忆。
3.“开放式提问”代替“是非题”:少问“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?”,多问“今天和谁一起玩了?最喜欢玩什么游戏?”,引导孩子详细描述。
温馨提示: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有限,沟通时请多一份耐心与包容。即使孩子暂时“说不清楚”,您的积极回应(如“妈妈听到你努力说话的样子,真为你骄傲!”)也会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尊重。
让我们用童心对话,在温暖共鸣中陪伴孩子成长!

苏公网安备 32021302001940号